当前位置:首页 / 学习 / 正文

四人赛:2月6日:新题 最新挑战答题

  • 2024-02-10 16:50:27
  • 群主
  • 1929

根据题库团队整理文件收集,感谢作者,感谢群友分享。

1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为政》名句:见义不为,无____也。

A.勇
B.德

2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卫灵公》名句:志士仁人……有____。

A.求生以害仁
B.杀身以成仁

3.补全唐代韩愈《原道》句子:____而观天,曰天小者,非天小也。

A.坐井
B.持管

4.补全唐代骆宾王《为徐敬业讨武曌檄》句子:喑呜则山岳崩颓,叱咤则____。

A.风云变色
B.虎兕作威

5.补全唐代刘禹锡《陋室铭》句子:山不在高,有____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

A.人
B.仙

6.补全唐代韩愈《原道》句子:荀与扬也,择焉而不精,语焉而____。

A.不详
B.不清

7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子路》名句:____,则不达;见小利,则大事不成。

A.急功
B.欲速

8.补全唐代杜牧《阿房宫赋》句子:灭六国者,____。

A.秦也,非天下也
B.六国也,非秦也

9.补全唐代李白《春夜宴桃李园序》句子:夫天地者,万物之逆旅;____者,百代之过客。

A.光阴
B.人生

10.补全唐代韩愈《进学解》句子:业精于____荒于____。

A.思 随
B.勤 嬉

11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泰伯》名句:士不可以不____,任重而道远。

A.弘毅
B.弘道

12.补全唐代骆宾王《为徐敬业讨武曌檄》句子:班声动而北风起,____冲而南斗平。

A.剑气
B.豪气

13.补全西汉李陵《答苏武书》句子:人之相知,贵相____。

A.知己
B.知音
C.知心

14.补全三国时期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句子:____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。

A.济大事
B.亲贤臣

15.补全明代方孝孺《豫让论》句子:忿必争,争必败;____。

A.骄必傲,傲必亡
B.胜不骄,败不馁

16.补全东晋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句子:好读书,____,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

A.不求甚解
B.熟读精思

17.关于“道”与“人”的关系,在《论语·卫灵公》中,孔子说:“____。”

A.道能弘人,非人弘道
B.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

18.补全西汉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句子:人固有一死,死有重于____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趋异也。

A.泰山
B.千钧

19.补全西汉司马相如《上书谏猎》句子:明者远见于未萌,而____避危于无形。

A.知者
B.勇者

20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卫灵公》名句: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____也。

A.学
B.行

21.补全西汉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句子:西伯拘而演《周易》;仲尼厄而作____。

A.《论语》
B.《春秋》

22.补全唐代魏徵《谏太宗十思疏》句子: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____。

A.泉源
B.河道

23.补全北宋苏轼《留侯论》句子:天下有大勇者,____,此其所挟持者甚大,而其志甚远也。

A.拔剑而起,挺身而斗
B.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

24.补全唐代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句子:生不用封万户侯,但愿____。

A.一上黄鹤楼
B.一识韩荆州

25.补全唐代魏徵《谏太宗十思疏》句子:念高危,则思____;惧满溢,则思江海下百川。

A.慎始而敬终
B.谦冲而自牧

26.补全北宋苏轼《留侯论》句子:古之所谓豪杰之士,必有过人之____。

A.节
B.处

27.据先秦时期《论语·述而》,“子之所慎:____。”

A.怪,力,乱,神
B.齐,战,疾

28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卫灵公》名句:当仁,____于师。

A.不让
B.让

29.补全西汉晁错《论贵粟疏》句子:粟米布帛,生于地,长于时,聚于力,非可一日成也。数石之重,中人弗胜,不为奸邪所利。一日弗得,而饥寒至。是故明君____。

A.贵五谷而贱金玉
B.贵金玉而贱五谷

30.补全唐代韩愈《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》句子:愈闻周公之为辅相,其急于见贤也,方一食,____。

A.三握其发
B.三吐其哺

31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卫灵公》名句:有教____类。

A.无
B.有

32.补全三国时期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句子:____,死而后已。

A.鞠躬尽瘁
B.生于忧患

33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述而》名句:君子____,小人____。

A.长戚戚 坦荡荡
B.坦荡荡 长戚戚

34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阳货》名句:道听而途说,德之____也。

A.弃
B.立

35.补全唐代韩愈《原毁》句子:古之君子,其责己也____。

A.重以周
B.轻以约

36.补全唐代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言有穷而情____。

A.无尽
B.不可终

37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雍也》名句:夫仁者,己欲立而____,己欲达而____。

A.立己 达己
B.立人 达人

38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泰伯》名句:学如____,犹恐失之。

A.不及
B.行舟

39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公冶长》名句: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____。

A.观其行
B.信其行

40.补全三国时期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句子:臣受命之日,寝不安席,____。

A.食不甘味
B.夜不能寐

41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里仁》名句:君子喻于____,小人喻于____。

A.义 利
B.利 义

42.补全北宋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句子:世之奇伟、瑰怪、非常之观,常在于____,而人之所罕至焉。

A.夷近
B.险远

43.补全唐代魏徵《谏太宗十思疏》句子:总此十思,弘兹九德,简能而任之,____,则智者尽其谋,勇者竭其力,仁者播其惠,信者效其忠。

A.从谏如顺流
B.择善而从之

44.补全唐代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句子:与其有誉于前,孰若____。

A.无忧于其心
B.无毁于其后

45.补全战国时期李斯《谏逐客书》句子:太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____,故能就其深。

A.细流
B.百川

46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学而》名句:君子食____,居____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

A.要求饱 要求安
B.无求饱 无求安

47.补全西汉晁错《论贵粟疏》句子:夫____,饥不可食,寒不可衣。

A.珠玉金银
B.粟米布帛

48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述而》名句:述而____,信而好古,窃比于我老彭。

A.作文
B.不作

49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泰伯》名句:不____,不谋其政。

A.在其位
B.食其禄

50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里仁》名句:君子欲____于言而____于行。

A.讷 敏
B.敏 讷

51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卫灵公》名句:巧言乱德。小____,则乱大谋。

A.不谋
B.不忍

52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卫灵公》名句:躬自厚而____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

A.薄
B.厚

53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雍也》名句:仁者____而____,可谓仁矣。

A.先难 后获
B.先易 后难

54.补全唐代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句子:大凡物____则鸣。

A.惊人
B.不得其平

55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卫灵公》名句:____不同,不相为谋。

A.志
B.道

56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颜渊》名句:君子成人之____。

A.恶
B.美

57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泰伯》名句: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____。

A.哀
B.善

58.补全魏晋时期李密《陈情表》句子:臣之辛苦,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,____,实所共鉴。

A.日月为证
B.皇天后土

59.补全唐代韩愈《师说》句子:____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

A.师
B.夫子

60.补全唐代韩愈《进学解》句子:焚膏油以继晷,恒____以穷年。

A.元元
B.兀兀

61.补全唐代韩愈《师说》句子: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。闻道有先后,____,如是而已。

A.往来无白丁
B.术业有专攻

62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季氏》名句:益者三乐,损者三乐。乐____,乐____,乐____,益矣。

A.节礼乐 道人之善 多贤友
B.骄乐 佚游 宴乐

63.补全西汉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句子: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____。

A.一家之言
B.一己之见

64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公冶长》名句:____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杇也;于予与何诛?

A.朽木
B.顽石

65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季氏》名句: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____,友____,友____,益矣。

A.便辟 善柔 便佞
B.直 谅 多闻

66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子路》名句:____和而不同。

A.君子
B.小人

67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季氏》名句:不学____,无以立。

A.义
B.礼

68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子路》名句:君子____,小人____。

A.泰而不骄 骄而不泰
B.骄而不泰 泰而不骄

69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颜渊》名句:自古皆有死,民无____不立。

A.食
B.信

70.补全西汉司马相如《上书谏猎》句子:____者,故力称乌获,捷言庆忌,勇期贲、育。

A.物有同类而殊能
B.人无一心而异禀

71.江东是汉末对于长江中呈东北流向的今芜湖至南京段南岸苏、浙、皖地区的习惯称呼。江东在行政上划分为丹阳、吴、会稽、豫章四郡,其中豫章郡位于今____省。

A.江西
B.河南

72.东汉末年,河北是指黄河以北地区,包括冀、青、幽、并四州,地域广大,人口众多,经济发展较好。在此时期,割据河北的是____。

A.袁术
B.袁绍

73.公元207年,刘备“三顾茅庐”拜访诸葛亮时询问当下局势和未来布局,诸葛亮总结群雄混战以来的历史经验,科学地预测了未来形势,阐明了刘备统一战争的阶段和方针。后世把这个回答称为____。

A.《隆中对》
B.《出师表》

74.《三国志》中记载,____在夺取荆州后总结经验说:“操以急,吾以宽;操以暴,吾以仁;操以谲,吾以忠;每与操反,事乃可成耳。”

A.孙权
B.刘备

75.三国时期,魏国刘劭在其所著《人物志》中对“英雄”作出释义:“故英可以为____,雄可以为____,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,则能长世,高祖、项羽是也。”

A.相 将
B.将 相

76.公元203年,孙权在政权初步巩固后,开始实施全据长江的方针。他以为父报仇为名,对江夏郡发起攻击,企图尔后夺取____。

A.巴蜀
B.荆州

77.东汉十三刺史部之一,辖境相当于今苏北和山东东南,汉末成了兵家必争之地,陶谦、刘备、吕布都曾在此地割据。此地是____。

A.徐州
B.苏州

78.官渡之战前,在分析曹操和袁绍实力优劣和战争前途的基础上,谋士郭嘉提出,此战的指导思想是在以弱抗强总形势下,发挥作战指导优势,以____取胜。

A.勇
B.智

79.公元207年,诸葛亮在和刘备的隆中谈话中指出,刘备现阶段的任务,是使自己转弱为强,对曹操实行战略防御,对东吴孙权实行联合,把攻曹图吴改变为防曹联吴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80.官渡之战相持阶段后期,曹操听从荀彧劝告,放弃退守____的错误企图,咬紧牙关,绝不示弱,从而抓住了胜败转折的关键。

A.豫州
B.许都

81.公元200年,孙权统事不久,就江东未来如何发展向鲁肃咨询,鲁肃建议孙权以____为最终目的。

A.夺取天下
B.割据一方

82.公元200年,江东孙策去世,其弟孙权继位,建威中郎将____从巴丘带兵奔丧,与张昭等全力支持孙权。

A.鲁肃
B.周瑜

83.官渡之战中,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不下,后袁绍谋士____叛逃至曹操处,曹操听说此人投奔而来,拍手大笑道,此人来,我的事就成了!

A.许攸
B.沮授

84.东汉末年,孙策只用四年时间就占据江东六郡,为东吴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。____

A.错误
B.正确

85.“此吴起所以叹泣于西河,乐毅所以遗恨于垂成也”是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孙坚因在讨伐董卓胜利在望之际,袁术____,从而对袁术发出的感叹。

A.怀疑孙坚通敌
B.停止供应军粮

86.公元197年,曹操企图征讨袁绍。为了使曹操树立胜利信心,谋士____在战前部署讨论中着重分析双方统帅素质的差距,预言曹操必胜。

A.郭嘉
B.荀彧

87.东汉末年,在讨伐董卓的联军中,北线大败、东线不战而瓦解,唯有南线的长沙太守____在同董卓军的接触中保持不败。

A.曹操
B.孙坚

88.曹操统一河北转入外线作战的第一战,也是与河东战场相互配合的一次攻坚战是____,此战证明曹操整体实力上占据优势,打开了通往邺城的门户。

A.黎阳之战
B.官渡之战

89.补全先秦时期《论语·卫灵公》名句:君子求诸____,小人求诸____。

A.人 己
B.己 人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