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/ 学习 / 正文

四人赛:3月26日:新题 最新挑战答题

  • 2024-03-30 10:56:51
  • 群主
  • 2368

感谢!

1.《礼记·内则》提到甜食时,举出的例子是“枣、栗、饴、蜜”。其中,“饴”一般指现代的____。

A.蔗糖
B.麦芽糖

2.1966年在浙江省兰溪市密山高氏墓中出土了一条南宋的棉毯,它的出土证明我国长江流域的棉纺织业在宋代已打下基础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3.北魏的《齐民要术》里“种胡瓜法”的胡瓜就是黄瓜。到了唐朝时,黄瓜已成为我国南北常见的蔬菜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4.羹是我国古代主要的菜品之一。上古时代的“大羹”是____调料的肉汤,如周代人祭祀时要用大羹。

A.多加
B.不加

5.湖南省沅陵县虎溪山西汉沅陵侯墓出土了竹简《美食方》,其中记载的“菽酱汁”指的是____。

A.酱油
B.醋

6.桃原产于我国雨量较少而阳光充足的山地。在____遗址中出土过桃核,在《诗经》《尔雅》等古籍中对桃均有记载。

A.河南舞阳贾湖
B.河北藁城商代

7.我国古代称烤肉为炙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遣册中记有牛炙、豕炙、鹿炙和炙鸡等炙品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8.我国古代将苎麻织物叫纻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9.我国古代已种植____,《本草纲目》称其“谷壳浸水色红,可以红酒”。

A.玉米
B.高粱

10.我国关于玉米的记载,最早见于明代刘节纂修的《颍州志》。当时的颍州在今____。

A.安徽省(东哥注:颍州区现隶属安徽阜阳市)
B.河南省

11.我国原产的麻中,苎麻的纤维细长坚韧,平滑而有丝光,质轻拉力强,吸湿后容易起干又易散热,染色____。

A.容易
B.困难

12.我国在汉、唐时将面食皆称为____。

A.面
B.饼

13.我国在南北朝以前,烤和烹是菜肴的主要做法。由于这时的食用油取自动物脂肪,温度稍降就会凝滞,所以不流行炒菜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14.先秦著作《管子》载齐桓公“北伐山戎,出冬葱与戎叔,布之天下”。这里的“戎叔”指的是____。该谷类是我国特产。

A.大豆
B.土豆

15.现在常见的____是东汉时引进的,又名葫,最早见于东汉崔寔所著的《四民月令》。

A.大蒜
B.大葱

16.小麦是世界上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。我国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遗址发现的炭化小麦颗粒,为____遗存,距今约五千年。

A.马家窑文化
B.红山文化

17.遗址在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吉州窑是宋代黑瓷的著名产地,这里烧制的黑瓷盏以盏上的鹧鸪斑著称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18.原产我国中部的____,在古文献中最早见于司马相如所著的《上林赋》。宋代杨万里说它“大叶耸长耳,一梢堪满盘”。

A.柑橘
B.枇杷

19.至南北朝时,我国新疆地区还没有成规模的棉纺织业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20.“百兽率舞”是中国古代关于驯服野兽的舞蹈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21.“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,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,宁不知倾城与倾国,佳人难再得”是汉代音乐家兼舞人李延年在____面前表演的歌舞唱词。

A.汉文帝
B.汉武帝

22.“黄门鼓吹署”是东汉的____乐舞机构,因出入于皇室为宫廷服务,所以称为“黄门鼓吹”。

A.雅
B.俗

23.《羽舞》是我国古代____地区的乐舞,最早是由表演者化装成鸟,模仿鸟的鸣声来诱鸟捕鸟,是狩猎生活的产物,逐渐演变成舞蹈。

A.西南
B.东北

24.东汉文学家____的《舞赋》是研究我国古代舞蹈美学的重要文献,表达了其舞蹈审美的哲学思想和对舞蹈功能的见解。

A.傅毅
B.左思

25.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发展到____时代,形成了高雅、富丽,秀美、飘逸,雄浑、豪放的风格。

A.盛唐
B.北宋

26.汉代从西域传入的《龟兹乐》与汉族传统乐舞相结合,产生了一部新的乐舞,名为《____》。

A.西凉乐
B.于阗乐

27.汉代的《灵星舞》是用于祭祀____的舞蹈,这个舞蹈是按照农业耕种的劳动过程,用写实的手法编排的,在祭祀时表演。

A.帝喾
B.后稷(东哥注:农耕始祖,五谷之神)

28.汉代由于西域乐舞的传入,新乐器也相随而来,如箜篌、琵琶、筚篥、胡笳、胡角、胡笛等。其中箜篌是由____传入的。

A.波斯
B.印度

29.汉代张骞从西域带回的“胡乐”,传到西京长安后,汉代音乐家____在其影响下,加以创造发展创作出了“新声二十八解”。

A.李延年
B.杜夔

30.汉代最有代表性的“武舞”之一《____》,内容是“以象天下乐己行武以除乱也”,象征汉高祖威加海内战胜强敌得天下,受到人们的爱戴。

A.武德舞
B.文始舞

31.汉乐府民歌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其____,它继承和发展了《诗经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艺术手法,反映了人民的喜、怒、哀、乐。

A.艺术性
B.叙事性

32.祭祀是古代人最早的宗教活动之一,殷商时代用于____的祭祀舞蹈有《奏舞》《乎舞》《我舞》《隶舞》等。

A.求雨
B.祈求战事顺利

33.秦汉时期,雅乐舞和俗乐舞是由同一个官署掌管的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34.秦汉时期《角抵奇戏》的盛大发展,对舞蹈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后来“角抵戏”发展成包罗了各种表演的艺术,而被称为“____”。

A.杂舞
B.百戏

35.清商乐在曹魏的时候非常兴盛,曹丕建立魏国后设立了____机构“清商署”。

A.男乐
B.女乐

36.取材于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《东海黄公》是汉代的典型角抵戏。其原始民间形式是民众三三两两头戴牛角来相抵作戏,以模仿____作战的情形。

A.共工
B.蚩尤

37.随着唐代与西域各民族各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,清商乐舞逐渐与西域音乐舞蹈相结合,形成了唐代的____舞蹈。

A.清乐
B.燕乐

38.魏晋南北朝时期的“吴歌”“西曲”,是继周代《诗经》中的民间歌舞、汉代乐府“相和大曲”之后的又一新发展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39.魏晋南北朝俗乐舞的总称为____,它承袭了两汉的乐舞及相和诸曲,主要用于宫室、豪家的宴饮、娱乐场合,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、宴飨、祀神等活动。

A.江左乐
B.清商乐

40.现在的舞龙习俗流行于世界各地华人居处,作为祈愿风调雨顺的吉祥象征。舞龙最早可以追溯至____。

A.商代
B.汉代

41.杂舞是汉、魏以来在宫廷中演出的民间俗舞。其中汉魏时期杂舞《公莫舞》的内容,一般是表演____的故事。

A.鸿门宴
B.优孟衣冠

42.在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中,反映佛教乐舞最丰富的一部分是____。

A.伎乐天
B.四飞天

43.中国宫廷典礼乐——雅乐舞体系的形成,应从西周的“六代舞”算起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44.中国石窟艺术中最富于舞蹈动态的形象是____。

A.飞天、金刚、力士、伎乐天等
B.菩萨、罗汉等

45.周代的乐舞是____乐舞文化的高峰,两汉时代是____乐舞的文化高潮。

A.雅 俗
B.俗 雅

46.阴阳五行及其生、克学说,对中国乐舞美学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。《____》从西周初年出现,历久不衰,至秦、汉两朝,仍被选为国家典礼乐舞。

A.五行舞
B.阴阳舞

47.春季外出如遭受蜂蜇,应该立刻用手挤压伤口,挤出毒液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48.春季飞絮有燃点低、蓬松、含有大量油脂的特性,当遇到明火时____引燃。低楼层的住户家中应尽量加装纱窗,避免飞絮入室引发火灾。

A.容易
B.不容易

49.春季柳絮纷飞,遇到柳絮大面积堆积时,要及时清扫,并可用水浇湿或用沙土进行掩盖,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50.春季外出遇大风天,行车时应紧闭车窗,车内空调注意切换到____模式,避免将外界气体吸进车内。

A.内循环
B.外循环

51.春季应避免花粉过敏,湿度低、风速稳定、无降水的天气条件最适合花粉传播,有过敏史的人群应尽量避免在此类天气下长时间户外活动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52.放风筝是春季户外娱乐活动之一,放风筝时,如果风筝挂在树上无法取下,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。

A.剪断风筝线
B.一走了之

53.放风筝是春季户外娱乐活动之一,如果外出看到附近有人放风筝,要格外注意自己正前方区域,骑行人员一定要下车步行,以防被风筝线割伤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54.放风筝是春季户外娱乐活动之一,以下关于放风筝的安全常识说法错误的是____。

A.戴好手套等护具,尽量避免颈部、手指等接触风筝线
B.风筝缠绕在电线上时,自行摘取即可
C.选择开阔平坦、远离障碍物的地带放风筝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