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/ 学习 / 正文

10月24日:新题

  • 2023-10-25 08:06:46
  • 群主
  • 20

根据学友抗着整理文件收集,感谢作者,感谢群友分享。

1.春秋时期,铁的使用仍处于初始阶段,兵器和农具大部分仍由青铜制造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2.春秋时期,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在葵丘会盟,确立了自己中原霸主的地位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3.周朝时期,周平王东迁洛邑后,王畿(jī)的土地日渐缩小,经济、政治实力一落千丈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4.《左传》在治军问题上主张德、刑并重,即把礼作为道德手段,法作为强制手段,用来经武治军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5.春秋前期,秦、晋两国往来频繁,关系密切,互通婚姻,实为同盟。“秦晋之好”后用来代指两姓联姻的关系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6.中国古代兵器弩的构造机制与现代枪、炮的击发装置有相似之处,它的发明称得起是抛射兵器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7.经过柏举之战,吴楚之间几十年的战事得到基本平息,吴国从此不再把楚国视为主要对手,历史由此进入了吴越长期征战的新阶段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8.西周时以狩猎方式进行军事训练已形成制度,演习训练适应四季自然条件变化,侧重不同训练项目,为西周部队综合演练奠定了基础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9.商朝时期,西伯侯向商纣王进献洛西之地并借此换得废除炮烙之刑,在天下人面前公开揭露了商纣王的贪婪和残暴,同时树立起为天下人请命的形象,为之后的征战铺路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10.以下古代兵器中,____属于防护兵器。

A.甲
B.殳(shū)

11.中国古代兵器弩是由____发展而来的远射兵器。

A.弓
B.殳(shū)

12.在我国古代战争中,____用以防护人或马的头部,其形制如帽,是一种防护兵器。

A.胄
B.甲
C.盾

13.柏举之战是春秋晚期一次规模宏大、战法灵活、影响深远的大战。____在阖闾、伍子胥、孙武、夫概等人的指挥下,灵活机动,因敌而兵,一举战胜多年的敌手楚国。

A.吴军
B.晋军

14.西周作战、祭祀等场合用的旌旗种类很多,《周礼》中记载的九旗,旗面内容和名字都不同,其中名为“旗”的旌旗旗面内容是____。

A.熊虎
B.蛟龙

15.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中写到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泽。王子兴师,修我矛戟”,这里提到的古代兵器“戟”最早出现在____。

A.西周
B.商朝

16.继武王灭商之后,周朝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是周公____,为周王朝的巩固和强大奠定了基础,在西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
A.东征
B.北伐

17.周平王东迁洛邑后,周王朝经济、政治实力一落千丈,诸侯争霸,战争频繁。“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”的政治格局,在春秋前期变成了“礼乐征伐自____出”。

A.诸侯
B.大夫

18.《孙子兵法?形篇》中说道:“胜兵先胜而后求____,败兵先战而后求____。”

A.战 胜
B.败 胜

19.“挞彼殷武,奋伐荆楚,深入其阻,裒(póu)荆之旅。”这句讲述了商朝武丁为了重振霸业,多次出兵南土,将商王朝的势力伸展到长江流域的功业。这句诗出自____。

A.《诗经》
B.《礼记》

20.我国古代军事家____在阐述军事指挥系统时提出,金鼓旌旗就像全军士卒共同的耳目,引导他们统一行动。这样军中的勇敢者和怯懦者都按同一号令进退,自然能保持军队在作战中的整体战斗力。

A.孙武
B.吴起

21.主张“得时无怠,时不再来”,并提出把握战机、及时出击军事思想的是军事家____。

A.范蠡
B.伍子胥

22.《史记》中提到“今不灭越,后必悔之。句践(勾践)贤君,种、蠡良臣,若反国,将为乱”,这是____在劝谏吴王夫差要彻底歼灭越国。

A.伯嚭(pǐ)
B.伍子胥

23.据《史记》记载,商朝时期,西伯侯的强国之路和对商王暴政的不满,被____所察觉,他向商纣王献言西伯侯“将不利于帝(商纣王)”,最终商纣王将西伯侯囚禁。

A.祖伊
B.崇侯虎

24.春秋时期,周王室趋于衰微,____首先出来向周王室发难,与周王兵戎相见,在繻(xū)葛之战中,大败王师,从此揭开了诸侯争霸战争的序幕。

A.郑庄公
B.晋文公

25.春秋中期,在下列哪场战争中楚军利用晋军内部分歧、指挥无力等弱点,适时出击,战胜对手,从而一洗城濮之战的耻辱,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?____

A.邲之战
B.崤之战

26.公元前627年,秦晋两国之间爆发的____,是双方关系彻底破裂的重要标志,两国由同盟互助关系转为敌对状态。

A.崤之战
B.城濮之战

27.春秋时期,鲁庄公在____中听取曹刿的意见,遵循后发制人、敌疲我打、积极防御、适时反击的作战方针,最终以少胜多战胜齐桓公,这场战争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称道。

A.长勺之战
B.城濮之战

28.春秋时期,在下列哪场战争中晋文公“退避三舍”,为晋军后发制人,夺取决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?____

A.城濮之战
B.泓水之战

29.春秋时期,楚宋两国的____,最终以宋国战败告终,宋襄公在此战中腿部受重伤,于战后第二年郁郁而终。从此宋国一蹶不振,楚国势力进一步向中原扩展,春秋争霸进入了新的阶段。

A.泓水之战
B.淝水之战

30.春秋时期,齐国、晋国等诸侯国出于霸政的需要,先后打出“____”的口号,以捍卫王室的名义,剪除异己,扩充自己的实力。

A.清君侧
B.尊王攘夷

31.强敌来临要避其锋芒,等对方先动手,促使敌人因逞雄不得志而劳困,士气衰竭,再乘隙实施攻击。这种战法在《荀子?议兵》中被提出,后来成为我们常用的成语“____”。

A.后发制人
B.先声夺人

32.制定和推行实质上的“____”政策,从侧后牵制主要敌手,使之陷于多面作战的被动处境,从而实现己方的战略意图,这是春秋时期列国军事外交斗争的重要内容,也是当时军事艺术日渐高明的显著表现。

A.远交近攻
B.远攻近交

33.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的____,剑身上装饰着菱形花纹,从铸成到出土,历经两千多年仍然完好如新,锋刃锐利,制工精美,代表了当时铸剑的工艺水平。

A.越王勾践剑
B.吴王夫差剑

34.西周建国初期,周公制定出拱卫周王畿(jī)的分封诸侯政策。这个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利用____,将诸侯分封在王畿周围和战略要地,拱卫王室。

A.血缘亲疏关系
B.君臣亲疏关系

35.商朝末期,西伯侯挥师东进,攻灭商朝属国黎国,引起商都朝臣一片恐慌,此时商纣王却发出“____”的狂语。

A.我生不有命在天
B.我命由我不由天

36.《左传》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提升到“直”与“曲”的范畴来加以概括,提出了著名的“____”的重要命题,意思是出兵理由正当,士气就旺盛,理由不正当,士气就不振。

A.师直为壮,曲为老
B.言下辨曲直,笔端破交争

37.昆剧只使用昆腔这一种声腔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38.河北梆子在东北、山东北部等地区也有流传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39.梆子腔又名“乱弹”,是以演唱时用来击节的乐器命名的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40.元代的杂剧要比南戏更重视曲律,其曲律严谨、联套完备,在宫调、用韵上有严格规范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41.歌颂武王伐纣的功绩的乐舞——《____》是周代的乐舞,带有史诗性质。

A.韶
B.武

42.湘剧是湖南省的代表剧种,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有湘剧班子演出。湘剧是____声腔剧种。

A.单
B.多

43.我国的____王朝把据说从黄帝开始,包括黄帝、尧、舜、禹、夏、商时期所创制的六部优秀乐舞,按朝代划分,统称为“六代乐舞”。

A.周
B.秦

44.豫剧又称____梆子,是梆子腔重要剧种之一。

A.河南
B.河北

45.秧歌是我国____一种重要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。

A.北方
B.南方

46.昆腔中的南昆与北昆有所不同,在词曲结合的搭配关系上,字多腔少,拖腔少,刚劲慷慨的是____。

A.北昆
B.南昆

47.元杂剧所用的音乐,一般称____。

A.北曲
B.南曲

48.弋阳腔是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之后,与当地方言、民间音乐相结合,又吸收了____的艺术成就发展衍变而成的。

A.北曲
B.传奇

49.明代时期,以南曲为基础而兼收北曲的新的戏曲体制——____形成。

A.传奇
B.梆子

50.皮黄腔由“西皮”和“二黄”两种腔调组成,清代中叶以后,流布于中国南北各地。下列选项中,以皮黄腔为主的剧种是____。

A.京剧
B.昆曲

51.清代乾隆年间,在四川本地车灯戏的基础上,吸收各地外来的声腔,形成了拥有高腔、胡琴、昆腔、灯戏、弹戏五种声腔,用四川话表演的多声腔剧种——“____”。

A.川剧
B.四川灯戏

52.进入元代以后,宋金时期的杂剧沿着两条线路发展,其中吸收北方民间俗曲与说唱艺术成就演变而成的是____。

A.院本
B.北曲杂剧

53.秦腔中旋律明快、喜庆的曲调是____。

A.花音
B.苦音

54.秦腔以____音阶为主,音域宽,旋律中有较多大跳音程。

A.七声
B.五声

55.清代北方的弦索腔,主要是在中原各地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,多用弦索乐器伴奏,常见的如三弦、琵琶、筝等。人们常习惯称由这些乐器伴奏的弦索剧种为“弦索调”或“弦子腔”。

A.俗曲
B.说唱

56.宋代设置的宫廷音乐机构教坊,下辖宴乐、清乐、散乐和雅乐四个乐部。其中不属于燕乐系统的乐部是____。

A.雅乐
B.宴乐
C.清乐
D.散乐

57.明末清初,弋阳、青阳等诸多南曲声腔,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互相吸收、互相影响,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声腔,被称为____。

A.高腔
B.皮黄腔

58.西皮是一种戏曲唱腔。明末清初由____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、汉口一带,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。

A.秦腔
B.昆山腔

59.湘剧高腔源自____,在湘剧各类声腔中形成最早。

A.秦腔
B.弋阳腔

60.川剧行当可分为生、旦、净、末、丑、杂六大类,其中____在川剧中称为“生角”或者“须生”。

A.末行
B.旦行
C.净行
D.生行

61.河北梆子的____分为大花脸、二花脸、武花脸、零碎花脸。

A.净行
B.丑行

62.明代北曲套曲《宝剑记?夜奔》字多腔少,拖腔也少,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独唱。《折桂令》为该折主曲,是昆曲____的唱段。

A.武生
B.小生

63.京剧主要演出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,是皮黄腔的代表性剧种。京剧二黄腔中,____唱腔是基础。

A.老生
B.花旦
C.青衣

64.中国原始时期的歌舞艺术中孕育了“优”的艺术。春秋时期,优以歌舞、诙谐、作乐、耍杂技等技艺专门为帝王服务,优当中擅长词令调笑的称____。

A.俳优
B.伶优

65.宋杂剧多继承了唐代____的表演路数,继承和发展了以滑稽科诨为主的戏剧手段。

A.优戏
B.歌舞戏

66.湘剧的乐队也称文武场,合称场面。下列属于湘剧武场乐器的是____。

A.云锣
B.二胡
C.唢呐
D.二弦子

67.河北梆子的慢板是一板三眼,四四拍记谱,分为大慢板和小慢板两种。常用于青衣、老生等行当,表现剧中人物沉思、缅怀等情节时演唱____。

A.大慢板
B.小慢板

68.高腔是川剧唱腔的代表,其突出特色是“帮腔”形式,伴奏乐器中只有____。

A.打击乐器
B.管弦乐器

69.中国古代禹的时代,代表性的乐舞是____,歌颂的是禹治水的英雄事迹。

A.《大夏》
B.《云门》
C.《咸池》
D.《箫韶》

70.1954年,展示汉代百戏的汉墓壁画《____》在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村汉墓出土。

A.百戏图
B.对舞图

71.唱段《我正在城楼观山景》选自京剧____,取材自《三国演义》,以慢二六的板式,很好地表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儒雅。

A.《空城计》
B.《战宛城》

72.《忠义人一个一个画成图像》选自秦腔剧目____,唱段中程婴讲述的忠义之士的事迹让人心生敬意,感人肺腑。

A.《春秋笔》
B.《赵氏孤儿》

73.我国北齐军事将领高长恭的战绩曾被人们编成歌舞,《旧唐书?音乐志》中记载他“才武而面美,常著假面以对敌。尝击周师金墉城下,勇冠三军,齐人壮之。为此舞以效其指麾(huī)击刺之容,谓之《____》”。

A.十面埋伏
B.兰陵王入阵曲

74.成书于元至顺元年(公元1330年)的《录鬼簿》,是元代后期戏曲兼散曲作家____编纂的戏曲史料性著作。

A.钟嗣成
B.关汉卿
C.马致远
D.郑光祖

75.武生,京剧中擅长武艺的角色,在历代京剧武生演员中,成为与中国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、余叔岩齐名的三大代表人物,享有“武生宗师”盛誉的是____。

A.杨小楼
B.杨月楼
C.孙毓堃
D.俞菊笙

76.宋代南戏在曲牌的组织手法方面常常用“集曲”的形式,演唱上多用独唱、对唱、齐唱等演出形式。____

A.正确
B.错误

77.《宝剑记?夜奔》是明代李开先的作品,属于典型的____套曲,描写了林冲因上本弹劾童贯、高俅,遭高俅的迫害而上梁山的故事。

A.北曲
B.南曲

相关文章